返回網站

意見書:回應歐盟執委會平等聯盟之2026-2030年「LGBTIQ+」平等策略

LGB國際聯合會:「性別認同意識形態不應以LGB歐盟公民權益為名推動

· 國際脈動
Section image

(上圖截自官網。原文發布於2025年10月10日。)

前言:「LGB國際聯合會」(LGB International)已經繳交此份意見書給歐盟執委會(EU Commission)的平等聯盟(Union of Equality),我們呼籲更多歐洲國家LGB或L/G/B夥伴參考此份範本、繳交批評意見。

歐盟的新版「LGBTIQ+」平等策略(2026-2030年),不但未就新出現的證據以及新興觀點來調整方向,反而增加了更多出自2020年的平等策略的內容。此平等策略激進地推展性別認同意識形態(TIQ+),也假裝此舉符合女同性戀、男同性戀及雙性戀(LGB)歐盟國家公民的利益。

自從歐盟推出上一版「LGBTIQ+」平等策略(2020-2025年)以來,多項重大變革已經發生。這些變革包括:

  • 各界承認「變性藥物」(gender medicine)缺乏足夠研究證據;

  • 多個歐盟會員國採取行動阻止提供有害的藥物和手術給兒童,此兩者會導致他們終生仰賴醫藥、變得不育且失去感受性愉悅的能力;

  • 歐盟各國出現女同、男同及雙性戀的抗議,堅持我們的利益與那些採用時髦身分認同的異性戀者根本不一致;

  • 允許男性在法律上自稱女性(令人擔憂的是,允許他們自稱「女同」),這會造成危險的情況,而許多歐盟會員國已經不再採取此一立場;

  • 應不再使用「間性人」(intersex)此一誤導事實與冒犯人的術語。

Section image

(上圖截自意見書原文。)

儘管如此,歐盟的新版「LGBTIQ+」平等策略(2026-2030年) (註1)仍未順應時代變遷,並存在著諸多嚴重的問題。LGB國際聯合會的歐盟國家成員 (註2)正就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未能區分在定義上互相衝突的群體分類:

此平等策略並未採取任何措施,以細分多個相異又互相衝突的群體,而這些群體也是在這份日益增加的首字母名單上被強制分在同一類。此平等策略甚至更進一步添加了一個神秘的「+」符號。然而,無人能解釋這個「+」符號所代表的意思。正如此平等策略所述,假使這個「+」符號代表了「LGBTIQ縮寫未能涵蓋的其他性取向或性別認同」,那麼我們要求一個明確保證這當中不包括戀童癖,如我們所知,某些人希望將之納入其中。我們強烈反對此平等策略將LGB定義為「受同一性別認同所吸引者」(who are attracted to others of their own gender)。同性性傾向(Homosexuality)的基礎在於生理性別,而非幻想的性別認同。

2. 過度依賴不可信的、自我回報的數據

此平等策略高度依賴自我回報的調查,此類調查易受策略性誤報及問卷設計效應所影響。「TIQ+」不同於以性傾向為基礎的LGB群體,它是一組主觀的身份認同,並時常與自我受害者化(self-victimisation)的文化相互交織。一份近期調查發現,極其年輕的「跨性別」受訪者所回報的歧視程度非常沒有說服力。多份仇恨犯罪報告將「性別錯稱」(misgendering)(例如辨認出某人的正確生理性別)納入統計因而結果失真。在醫療領域,中立的心理諮商、心理治療服務及禁止18歲以下者使用青春期阻斷劑等措施,皆被具有TIQ+身份認同者視為「歧視」行為。若要取得可信的數據,應擁有代表性樣本、完整建構的量表、透明且保障隱私的填答管道,並應進行含有行政紀錄的三角交叉調查,來驗證與強化測量的準確性。

3. 推動自我宣稱性別(self-ID)制度

在許多歐盟會員國中,某人僅需提出簡易的要求,即可變更其法定性別註記。此舉危及女性基於生理性別的權利,同時也侵害同性戀者與雙性戀者基於同性性傾向的權利。當前的LGB空間正遭受假裝是另一個性別的異性戀者所入侵,他們要求被納入我們的性生活之中。此新版平等策略更企圖將此一做法擴展至「無年齡限制」的層級。

4. 將心理治療稱為「扭轉療法」(conversion therapy)

傳統的(性傾向)扭轉療法旨在使LGB放棄受到同一生理性別者吸引的性欲,這種療法通常發生在宗教或精神科的脈絡下。但是,將性別認同納入扭轉療法禁令,等同於將遵守醫學倫理的心理學家和諮商師定為刑法罪犯。此番舉動意在阻止他們詢問年輕人為何宣稱自己是另一個生理性別,或是為何想傷害自己的身體。這已非昔日的扭轉療法,這樣的合併禁令危及了具有心理共病的青少年與成人,使他們冒險踏上一條不可逆的醫療路徑。歐盟本應效法法國,確保心理學家若詢問患者的性別認同,不會成為立法的箭靶,但歐盟如今卻是反其道而行。

Section image

5. 忽略同一生理性別的伴侶關係

令人驚訝的是,此平等策略對同一生理性別的伴侶關係或婚姻竟然隻字未提。這本應是歐盟施加影響力及處理跨境法律問題的重要領域。歐盟理應致力確保如保加利亞的會員國,能為同性伴侶們提供合法伴侶關係。然而,此平等戰略似乎很自然地對此興趣缺缺。

6. 對性別(認同)批判的觀點使用有偏見的稱呼

在此平等策略中,「反性別(認同)敘事」被列為「仇恨言論」的範例。身為女同、男同與雙性戀者,我們拒絕這種強化性別刻板印象的性別認同意識形態。我們對性別認同的批判應受到傾聽與辯論,而非被駁斥為仇恨言論。

7. 誤解自我選擇的身分認同

在此平等策略中,我們的性傾向與採用特定身份認同的異性戀者被刻意混為一談,以當中的這段聲明為例:「在LGBTIQ+群體中,有關人類乳突病毒(HPV)及B型肝炎病毒(HBV)的癌症發生率特別高。」非二元性別、酷兒性別或是跨性別身份認同,並不會使異性戀者更容易罹患這些疾病,也不會使他們更容易遇到那些主要影響同性戀及雙性戀男性的生理狀況。

8. 繼續使用「間性人」的術語

「間性人」這個術語應退出平等策略,因其誤導事實且冒犯人。生理性別並不是光譜。性發育障礙者(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s)仍分為生理男性或生理女性,他們並非一種性傾向或假設的身份認同。將之納入此類平等策略,並無法滿足他們對支持與服務的需求。

9. 拒絕傾聽LGB群體的聲音

在歐盟境內,本「LGB國際聯合會」是唯一代表LGB群體的組織。儘管我們在徵求各方意見的期間提交了意見書、要求與歐盟執委會面談,卻遭到忽視與排除。(註3)現在,我們敦促執委會召開這場會議。此外,儘管我們反對這份合併「LGBTIQ+」的平等策略,我們相信在此平等策略的實施及執行階段,歐盟會員國的「LGB國際聯合會」成員的意見應該被聽見。具體而言,我們應該和「跨性別組織」一樣,能同等地參與這個新設的「LGBTIQ+政策論壇」。 身為歐洲的LGB群體,我們拒絕被「國際LGBTI聯合會歐洲分部」(ILGA Europe)等舊同運組織給代言,我們要求歐盟執委會平等聯盟將「LGB國際聯合會」納入聽取意見的民間組織之一。

如果您想獲得更多資訊,請來信至「LGB國際聯合會」的官方信箱:admin@lgbinternational.org

註解:

  1. 歐盟的新版「LGBTIQ+」平等策略(2026-2030年)英文全文: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OM%3A2025%3A725%3AFIN&qid=1759921066693
  2. LGB國際聯合會的歐盟國家成員包括保加利亞、丹麥、芬蘭、法國、冰島、葡萄牙、西班牙以及瑞典。請參閱LGB國際聯合會官網(www.lgbinternational.org)以查看完整的會員名單。
  3. 請參閱「LGB國際聯合會」提交給歐盟執委會平等聯盟的英文意見書全文:https://static1.squarespace.com/static/634a133cb44231570b60062d/t/68b5c42fa9f60e2dfae2dec4/1756742703924/LGB-International-EU-Union-of-Equality-Consultation.pdf